每本书都附带豆瓣或者goodreads链接,点击即可跳转。内容均为本人撰写,无AI成分。

以后可以考虑加书的封面,以及自己画的草图等等。

审稿男孩与投稿女孩 by 野村美月

典型日式轻小说校园恋爱套路:压撒西小透明男机缘巧合撞见校园冰山女神的另一面,擦出火花,走入爱河,剧情中途再安排点搞笑段子,加一点小波折等等。

配角方面也是经典吊儿郎当但关键时候靠得住的大哥哥,古怪精灵又平易近人的大姐姐。

总之各种元素都是很典很老套,所以本书最大看点大概是讲述了轻小说的创作与编辑。这个恋爱剧情实在是乏善可陈,对读者的触动甚至还不如男主角对轻小说的热爱。

许三观卖血记 by 余华

这本书已经成了当代名著,名气之大不用多说。

印象比较深的几个场面就是许三观用嘴巴给全家人炒菜,许三观带一乐上饭馆吃面以及许三观给挨批斗的许玉兰送饭。

篇幅比较短小,阅读门槛很低。

The Foundation: A Blueprint for Becoming an Authentically Attractive Man by Michael Owen

看过作者写的几篇博客,感觉还行。然后翻到作者的新书,故找来一观。

这本是作者写的第一本书,而且这本书应该是作者self-published,所以不想太苛刻。

但是不得不说感觉这本书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照着mark老师的models写的。如果只到这一步,倒也还正常,毕竟在我心中models是这类书绕不开的goat,虽说里面有些东西过时落伍了(毕竟models出版于2011年),这本如果主攻models的过时落伍部分,我想那也是相当好的。可惜很遗憾,作者并梅雨偶这么做。

当然作者本人在书里也是好几次提到models对他的影响,这本书也多了很多关于online dating的部分。其他部分,我看也就是reddit水准。

大概说下作者的核心ideas,他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吸引力根本上来讲就是这几个特质Independce, Charisma, Resilience and Growth。还有就是一定不要抱有稀缺心态。

可以草草翻阅。

Useful not True: whatever works for you by Derek Sivers

这本书是多篇短文章组成的,涉及的范围还蛮多。但核心主旨讲的还是reframe,就是怎样跳出思维定势,采取其他思维看待世界万物和自己。

关于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我想之后会单独写一篇文章谈谈。

这本书更偏向处世哲学,实操性比较弱。

Your music and people by Derek Sivers

又一本Derek的书,应该是他写的书里面实操性比较强的一本,对美国音乐市场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

此生未完成 by 于娟

嗯,又是一本所谓的鸡汤书。作者是年纪轻轻就去世的一位博士生,这本书类似于她生前的感悟。

我想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会死,而且理智上来说,都知道那一天可能很快,但是每个人都在心底自己骗自己,那一天还早着呢。不过这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个弱点吧。

但是这个作者的行文实在不对我胃口,感觉作者不光跟我不是一个时代,某些用词,某些人生处世的逻辑,跟我完全不一致。而且这种书,照理来说应该是很真诚的,但是不知道为何,书里的内容总给我一种矫揉造作的感觉,难道到了生命的尽头,还要扭捏作态么?

至于作者去黄山求中医被骗绝食这段,佩服作者一直坚持不吃东西的毅力。绝症患者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受到这样的收割,唉。

说一下这个骗人的经典套路,德高望重的老中医说你要忌什么什么,这些忌讳有时候很有迷惑性,有时候一听就知道纯属扯淡,但是共通性就是大部分人都很难一直不做的事或者一直坚持做的事。过段时间,就有两个结果,一是病人痊愈或者身体状况好转了,那显然万事大吉,二嘛病情不见好,那人家也是有说法的:你没做到我的要求,效果不好,不是很正常么?大不了,就当认栽,给你退一部分钱嘛。

我想就是这种模糊性,忽悠了不少人。另外理性思考真是种奢侈品,在面临极大压力(比如自己或亲人生病的时候),人的判断力会直线下降。再加上中医药已成为一种文化,自然就开始收割。当然这种方式还是落于下乘了,毕竟病人大多患有危害很大的急性病,中医真正的发挥领域还得是保健养生领域,这个就不多解释了。

想看临终关怀或者人生意义方面的朋友,不要看这本。

82年生的金智英 by 赵南柱

受同名电视剧影响,这本书也是比较出名,讲一个韩国女生的人生故事。同样,没看过电视剧,只看过文本。不过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女性吐槽集合。

韩国,现在作为咱们的邻居,以前一直是老中的籓国,同处于儒家文化圈下,不得不说有些东西还是很像的。至少重男轻女这块,很难说哪个更严重,当然如果我自己来评判,肯定是觉得这边更严重,但是自己的观点必然受到bias的影响,这个还是留给学者们来研究吧。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要对自己去毒,我觉得自己已经够注意了,但是好像还是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死了七次的男人 by 西泽保彦

是说一个词就能概括书里的剧情了:土拨鼠之日。其实悬念啥的说穿也就那样,但是确实有点让人没想到。推理元素什么的很一般,最大的看点还是主角这一大家子人的drama,有些桥段真是笑死人,点到为止的爱情线描写也是非常nice。

邻居 by 雫井脩介

这本真的差评,说悬疑推理吧,那谜团幼稚得可笑;说惊悚刺激吧,氛围铺垫又是垃圾;说讲社会人性吧,这肤浅的描写简直让人笑掉大牙。不知这用意何在,如果不是实在闲得慌,不建议阅读。

死亡通知单 by 周浩晖

这本连上一本都不如,时代感很浓厚,不知道在哪些论坛扒些帖子,把情节融在一起,就成为了所谓创作。天涯论坛味太重了,就是乍一看很唬人,一点细想都经不起。

常识漏洞,逻辑硬伤等数不胜数:心理学家不是算命占卜的,人的眼神也没有那么多戏,刑警判案也没那么多drama等等。回过头一想,整个剧情发生的背景简直是武侠小说换皮,比如师父一个人带徒弟,在避开各种监控的情况下,有十几个身份过日子。在这种条件下,师父还把徒弟教成了各种领域里满级人才,最后师父自愿赴死,徒弟出山复仇,执行自己眼里的正义。

我。。不知道说什么了。喜欢看以前什么天涯帖子的朋友可以读一读。这好像还是个系列,我就把第一部看了一部分,后面速速翻了下…

10x Is Easier Than 2x: How World-Class Entrepreneurs Achieve More by Doing Less by Dan Sullivan, Benjamin P. Hardy

这本书我给两颗星吧。大概内容就是aim high,然后经典focus,经典二八法则,要把时间、精力等资源用在最重要的%20事情上。

我觉得作者还是保守了,他要是在写作的时候贯彻这个想法,也不至于写这么长的玩意出来。

除非练英文,不建议阅读。

人类灭绝 by 高野和明

没错,就是写那本消失的13级台阶的那位高野和明,我读了台阶之后,对他的其他作品也比较感兴趣。一翻他作品列表,才发现他居然还挑战过科幻小说。于是找来拜读了一番。

怎么说呢,可以看出来作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查阅资料,涵盖了方方面面,但是剧情发展实在让人昏昏欲睡,三线叙事根本无法调动读者情绪,可以说剧情发展到很后面才开始紧凑起来。

所以,不推荐阅读。

科学休息 by 亚历克斯·索勇-金·庞

不推荐阅读。

一篇blog的事,扯这么多。

少刷手机。早睡早起。多锻炼。有病赶紧去看病治病。

这种书废话多也正常,恐怖的是这本书连废话都不好看。

Feel-Good Productivity: How to Do More of What Matters to You by Ali Abdaal

这本书是一个专耕productivity领域的youtuber出的。应该是这位作者的处女作。

此人本来是在医学院读书,兼职在youtube上分享各种productivity hacks,谁成想混得越来越好,所以他果断从医学院跑路,开始全职做自媒体。后来又开始卖课等等。

我看过一些他的视频(b站上面也有),我只能说让这样的人挣钱,也是一大悲哀。

当然他自己也知道他教的东西那是屁用没有,最多也就起个安慰剂的作用吧。

说得更直白一点,他自己宣称卖solutions,但是你身上没有问题或者说问题都被他治好,他还怎么赚钱??所以他卖的是illusion,把一些是个人都知道的道理包装一下销售出去,然后从这儿取利。

而广大观众就成了他的韭菜,还是长势喜人,可以一直可持续收割的那种。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确实从他的视频学到东西,这也挺好的,如果真能实践起来改善自己的生活,也是不错的。

但是最好仅限于看看视频,读读书。千万不要花重金买这类博主的所谓课程以及别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产品。

我是真的不太相信这种几千上万的课程会有什么用,除了让作者致富。

而且这个人输出的内容,边际递减效应太明显了。头两个视频,你可能觉得还好。再看上几个,你就会觉得这视频怎么都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而且他的视频相当单调重复,围着一个productivity反复出视频。Productivity cult就是形容这种人的。

时间管理的书,我还是推荐阅读Four thoundsand weeks.

你的名字 by 新海诚

电影小说化。不过当新海诚创作完这部作品的时候,电影还没完成。所以严格从时间上来说,还是先有小说,再有电影。

我也是先看过电影,再读这本书。

不多说了,如果还有没看过的朋友,先去看电影,电影更好看。

看过的朋友,可以以此为契机,再重温一下。

超级学习者 by Scott H. Young

这本书,emm,一般般吧,比productivity cult那帮人还是强的,虽然强的有限。

当这种网红,出这样的书,可能也不需要你多会学习,多会教人怎么学习。就需要你奇思妙想,会炒作。

比如作者表示他一年学完MIT,或者三个月学一门新语言,还上TED讲。但是到底学的咋样,我不好说。

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作者的blog,里面有个foundation project。我觉得还挺好玩的。大意就是很多事情,其实可做可不做,或者说可以外包。但是有些东西,你没办法外包,作者就对这些方面研究,探讨如何用最小的投入换来最大最稳定的收获。

坚毅 by 李惠安

作者是美籍华人,师从著名心理学家,还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履历这块可以说是光彩照人。

但是很遗憾,这本书实在不太行。

我不是说坚毅不好,我觉得坚毅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但是把全部结果归因于坚毅与否,这是否有点…?

而且这玩意还能构成逻辑闭环。你成功了,因为你坚毅;你失败了,那就是因为你不够坚毅。你说,我明明很坚毅了啊,可为什么还是失败。作者表示,说明你还不够。

结果导向思维是很可怕的。很容易导致大家为了最后的结果不择手段,甚至直接造假,编造结果。

作者在书中举的例子也是很有意思。某某服务员,因为坚毅,在餐馆里做到最好,一步步成为大公司高管。

我靠,我们设想一下平行宇宙里,她或者她亲人生重病了,她出车祸了,她投资不慎欠了一屁股债了,那她还能靠坚毅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吗?但是很显然,在作者眼里,这样的宇宙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这个宇宙里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人没有打个翻身仗,那就是因为不够坚毅。这也算是一种何不食肉糜吧。

我是同意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起全部责任的,不论到什么处境,都不要放弃自己。但是很显然,这跟作者的说法,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最后总结一下,我发现这类书最大的问题就是over promise。不是说什么坚毅、mindset一定完全没用,而是本来只有2-3%的提高,硬给吹成无敌的效果。

Atomic Attraction: The Psychology of Attraction by Christopher Canwell

有些观点不敢苟同。给出的有些建议已经到了manipulate的地步,慎重采纳建议。

认知觉醒 by 周岭

也是经典干货,干是指语言凝练的不得了。但是内容到底有没有用呢?恐怕用处不大。

而且总感觉这本书汇总了好几本书的内容啊,原创性这块可能不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