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Apr reading
每本书都附带豆瓣或者goodreads链接,点击即可跳转。内容均为本人撰写,无AI成分。
虚构类
冥海花 by 吴昉
把推理和武侠相结合。说实话,感觉比较一般。出场人物可以说是相当多,而去过的场景,设计的道具也是不少。从此可以一窥作者的宏大想法,但是很遗憾,执行得不怎么样。至于诡计推理本身,我感觉也就这样吧。
不过优点也是有的,能看得出来作者底蕴不浅,文笔也是到位的。书末作者有提到第二部的计划,叫枉死城。
但是我搜了下,到现在仍然没有第二部的消息,而这本书是11年出版的,想来应该是遥遥无期了。
万幸作者的推理小说阅读blog至今仍然在坚持更新。
指路这里。比较出名的推理小说,基本都有解析,不过好像没有华文推理著作。适合看过推理小说的朋友们再去整理思路,不建议在读书之前点进去看博客。
棋王 by 阿城
又是一本名作,应该不少人读过。写得确实非常棒,虽然带点幻想色彩哈哈,但是仍然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情节也不是特别跌宕起伏的那种,但就是蛮吸引人。
可惜作者作品太少。
台北人 by 白先勇
这本也是很出名的短篇集子。作者白先勇是国军高级将领白崇禧的儿子,从小可以说是养尊处优,接触的都是上流社会。
所以写国民党上层人士去台湾之后水土不服,我觉得也是写得非常到位了。
还别说,论风味,我感觉跟上面那本《棋王》有相似之处。
非虚构类
Cognative Behaviour Therapy for Dummies by Rhena Branch
一本很好的讲解行为认知疗法(CBT)的书。直接上最核心干货,那就是ABC理论。
A -> Activation event. 一个激活你内心思考的东西,一个trigger。可能是过去的经历,可能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
B -> Belief. 信念。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core belief。关于我们自己,关于他人,关于世界的belief。
C -> Consequence. 结果。
A,我们只有部分控制权,有时候根本没办法控制。而错误的,不好的belief就会带给我们糟糕的结果和行为。显然的是,不管发生怎样的事,哪怕是天大的坏事,我们也希望能够改善自己的情况,至少不要让事情变得更糟,这个就是CBT的核心想法。
通过改变我们的belief,这样我们的action就会改变,consequence也会同样改变。
想法,不管怎么变,在现实世界里不会有任何涟漪,重要的是行动。所以为了让我们能够做出对我们来说最有用的行动,就要改变自己的belief。
把自己的belief,信念当成一个可以实验的东西,试一试,玩一玩。想想也很奇怪,自己给别人打标签也就算了,这还可以解释为省下宝贵的心智,给自己打标签,束缚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
放开一切,用行动去探究吧。
寄生虫星球 by [美]卡尔·齐默
一本讲寄生虫的书。说实话,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还真没怎么想过寄生虫这类生物。
是的,我知道寄生虫在电影里经常出现,比如异形什么的。但是日常生活中谁会想到呢?要不是受到了外伤,或者细菌病毒感染,我们都快忘了还有寄生虫的存在。恐怕大部分人的印象是:寄生虫?感觉是个老掉牙的东西,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要不就是具有象征意义、道德上批判的味道的东西。比如那部电影《寄生虫》。
读过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寄生虫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影响竟然如此之大,根本无法忽视。甚至这本书提到,人和动物需要交配才能有后代,很可能就是寄生虫催生的产物。性交其实对生物来说,成本是很高的,更不用说吸引异性的成本(想想孔雀的尾巴)。但是为了对抗寄生虫,性可能就此诞生。
具体建议去原书阅读。我总结就是本质上还是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的军备竞赛,直接加大了基因多样性在生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而且更颠覆的一点是,要是完全没有寄生虫,人类还可能会有疾病。比如克罗恩病,以及各种过敏等等。
最后,作者指出胎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母亲的寄生虫:胎儿躲过母体内免疫系统的方式简直跟寄生虫如出一辙。胎儿从母体身上获取养分的手段,也很像寄生虫。
总之值得一读,毕竟是讲一个我们平时毫无关注,但其实跟我们生活又息息相关的领域。
She Comes First: The Thinking Man’s Guide to Pleasuring a Woman by Ian Kerner
这本书…看似是讲如何取悦女性。但是在我看来,基本是本性教育的书了。当然只是对女性生理构造的性教育。
书里指出这个时代,从总体上来看,男性的性知识比女性更匮乏。因为女性内部更愿意讨论分享这些,而男性获得性知识一般是从黄片或者一手经验。
这本书里的内容也挺反常识的(对大部分男性?),虽然大家都知道porn其实以演为主,但是一说起这事吧,总免不了拿porn做参考。里面关于女性生殖器的构造讲得还挺细,给的建议啥的实操性也是非常强了。唯一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可能还是图有点少了?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本书居然大篇幅向名作the elements of style看齐。这不光是目录,行文方式,甚至是基本每一章,每一处的用语都在模仿the elements of style,着实让人忍俊不禁。
拆穿数据胡扯:信息驱动世界的生存指南 by [美]卡尔·伯格斯特龙 / [美]杰文·韦斯特
呃,我更喜欢原名Calling Bullshit,有种简单粗暴的美。
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完全挑不出来的毛病,奈何很多人的信念恐怕已经根深蒂固了。
又是一本会看的人不需要看,最需要看的人反而不会看的书。
摊手。
里面关于科研中p hacking和抽屉效应等的描述跟science fictions里面其实大差不差,当然论详细,可能还是science fictions里面更详细一些。
这本书里面,最有价值的我感觉是教你识别那些使用统计数据、图表的骗局。但是很尴尬的是,就这样程度的内容可能难度都太高了。很多人做决策,就纯跟着直觉走,统计数据什么的都不在乎的。。。
考虑到目前大环境,我们只要会辨别bullshit也就差不多了,拆穿bullshit可能有一定风险,大家力所能及地提醒、帮助一下亲人朋友就好。
数学思维的力量 by [美] 沙琳妮·夏尔马
就是讲怎么给完全不懂数学的人怎么讲数学。
但是我觉得很多人都没到这个层面,根本就不想学习数学。所以何必呢?
不准备当小学数学老师的就不要读了,浪费时间。
饮食的迷思 by [英] 蒂姆·斯佩克特
废话很多啊。基本上没有什么新知识。
到底什么是最好的饮食,没人知道。也许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存在。
所以我们避开最坑爹的就行。少点红肉,不吃超加工食品等等。
宇宙 by 卡尔·萨根
卡尔萨根可以说是上个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科普作家,可谓是著作等身,创作了非常多的作品,还做电视节目。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他主持的同名电视节目改编而来。
而且他本人主业也是天文学,所以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令人着迷。
说一下这本书的原名是cosmos,跟universe还是有区别的。里面不光有天文,还涉及到了生物、物理乃至历史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令人唏嘘。
无愧他在我心中科普作家排头兵的水准,强烈建议阅读。
时间的秩序 by [意] 卡洛·罗韦利
他是目前非常出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所写,内容简短,但是有些部分可以说是相当晦涩难懂。但是能读懂的部分,也够让人大吃一惊了,彻底挑战了我们普通人对时间的看法。
没想到这本书还是豆瓣top250里面的。
Nothing & Everything: How to stop fearing nihilism and embrace the void by Val N. Tine
一本讲虚无主义的书,当然并不是特别消极厌世那种,而是如题目所说embrace the void。
作者认为这本书最最简单的形式,那就是完全空白。只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Nothing is true and everything is permitted。
前半段讲nothing is true我感觉写得不错,后面讲reason实在是让人很难读下去。
而且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算长,但是我感觉还是长了些,没必要说这么多。感兴趣的可以读一读,特别是那种感觉现实生活太苦或者这一切都没有意义的人,应该很适合读这本。
动机与人格 by 马斯洛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就出自本书。而且这本书跟流行心理学著作还不太一样,真干货满满。感觉像是在看翻译后的心理学论文。。
里面说的内容,我感觉很多已经融入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了。确实也挺符合我的直觉。
如果想知道什么成功秘诀,那还是不要指望这本书了,或者不要指望任何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