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Jun reading
每本书都附带豆瓣或者goodreads链接,点击即可跳转。内容均为本人撰写,无AI成分。
虚构类
吸血狗不会叫嚷 by 市川忧人
还是一如既往的市川忧人的风格。叙述性诡计加死的人多。
没有细数,但是感觉死亡人数上双了。
不得不吐槽一下,关键的设定在很后面才透露。而且某条线的核心诡计跟白井的某部作品非常非常像。
实在是推荐不了了。
真是可惜啊,这个系列的封面还挺对我胃口的,就是内容怎么这么让人无语啊。。。
柏青哥 by [美] 李敏金
韩裔美籍作家作品。
所以虽然说是20世纪的东亚史诗,但是各种描写还是略出戏。比如日本黑帮,不叫黑帮,改名叫黑手党了。还有很多很多。
而且书里面基督教的氛围有点浓厚了,可以说主要角色的名字都是这样,以撒啊,诺亚,约瑟等等。可以说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会懂对应的人物特点,已经剧情发展的大概脉络。
至于书名提到的柏青哥,对日本文化比较了解的应该知道就是带点赌博成分的弹子机。而且日本的柏青哥,很多都是朝鲜人开的。可以说也是朝鲜金家的一大收入来源了。
哎,到不了的彼岸,回不去的故乡啊。
书里面的人物也是多种多样,各个都是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存在,真是难得。
恶徒的救赎 by 高野和明
高野和明作品,跟他的代表作《消失的十三级台阶》肯定是比不了的。但是可以一读,感觉跟看了场大片一样。
留的悬念吧,倒是基本把坑填上了。
整体的剧情跟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有点相似。
绝对不在场谜案 by [日] 大山诚一郎
一部开局就讲双胞胎的推理小说。
剧情中的各种误导也是可以的。
看到结局后再翻看前面也是令人直呼没想到。
非虚构类
上帝掷骰子吗? 量子物理史话 by 曹天元
量子论的内容肯定是吸引人的,作者的功底我觉得应该也问题不大,这本书论科学硬伤,应该是不多的。
趣味性这块也是足够的。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本来是发表在网络论坛上,感觉戏剧性这块拉满了。不是很喜欢这一点。
总的来说,不失一本优秀的量子力学科普书,推荐阅读。
AI Snake Oil: Wha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Do, What It Can’t, and How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y Arvind Narayanan / Sayash Kapoor
AI,人工智能,最近几年最火的话题之一。现在是个学科都要往AI上面去蹭,但是AI真的无所不能吗?会不会有些事情,别说现在的AI,就算是以后的AI也做不到?AI是不是被滥用了?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两位作者举了一个例子:想象一下,在一个跟我们相似的平行宇宙里,所有的交通工具都用一个词vehicle来形容,这些交通工具包括且不限于自行车、汽车、宇宙飞船等等。可以想象,这样的世界里,各种对话肯定非常令人迷惑。比如一方说vehicle对环境不友好,另一方说并不是这样等等。但是其实这只是人们没有意识到一方说的是自行车,另一方说的是燃油车。再比如说,明明是火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消费者在手机上刷到新闻之后,便纷纷赶去4S店问能不能买到这种新型号。
想想也知道,这样的世界里不太可能存在什么有关vehicle的有意义的讨论。同时,必然存在着大量普通人无法识别的骗局。
现在用AI替换上文的vehicle,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现实世界。
AI实在是太宽泛了。本书把AI分为三类,生成型AI,预测型AI和审核AI
-
生成型AI
生成式AI不消多说了,GPT,deepseek这些都是大名鼎鼎,而且我感觉使用率在脑力工作者里应该90%以上。
不得不说,这玩意真的很有用。但是,哪怕已经出现了所谓推理链的技术,目前,大模型还是不具有真正的推理能力的。
而且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一块,也是相当下作的。毕竟这些大公司可不是缺钱的主,但是它们在网上到处窃取数据用作训练。
比如未经许可训练某位画师的画作。再比如好莱坞罢工事件的导火索,就是演员们担心制片公司建立自己的数据模型以绕过自己出演影片,编剧们害怕公司采用AI写作的剧本等。
怎样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同时保护人们的权益?归根结底,还是要合适的监管。
-
预测型AI
预测型AI,大概率都是to B的,普通消费者恐怕没什么察觉。具体可以参考《疑犯追踪》和《少数派报告》等科幻作品。这一类AI也是书里重点批判,各种虚假炒作最多的AI。因为预测未来真的很难…很多时候所谓的预测还不如根据最主要的两三个指标随便跑个回归。这种预测的效果顶破天也就勉强胜过掷骰子。
荒谬之处在于,就这种比掷骰子好不了多少的东西,现在已经被用得非常广泛了。比如衡量一个人是否得到假释和假释金是多少,衡量一个求职者的合格程度等等。
仔细想想,这种现状真的蛮可怕的。可能就因为一些莫名其秒的特征,你就被判断不适用保险或者对于这份工作不合格。。。 对于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有人说,还是训练数据太少,而不是AI的能力问题。作者针对这种辩解,指出两个问题,第一,有些事情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很难预测的,比如中彩票或者出车祸,很明显这种事相当随机,但是对当事者的人生影响不可谓不大,很难想象AI能通过数据预测这类事件;第二,到底需要多少数据才能训练出合适的结果呢?有没有可能地球上70亿人都不够?
这个部分,两位作者可谓火力全开,我觉得写得非常不错,是整本书的亮点👍,建议仔细阅读。
-
审核型AI
审核AI,说实话我对这类AI基本没什么兴趣,但是目前也是研究热点吧。有点像以前淘宝所谓的鉴黄师那种感觉。
特别对于Facebook这种面向全球各种国家不同语言、文化的公司,审核压力可以说是很大的。
但是作者的分析指出,问题并不是出在AI上,而是别的什么东西上。
这部分看得我昏昏欲睡的。可能是因为实在没什么兴趣吧。
总之,形式是比较严峻的,当然这不是指什么所谓的超级AI毁灭人类的那种(类似《终结者》里面天网)。而是我们的利益一点点被大公司,被利欲熏心的人蚕食。
而这些人可能还老来炒作“天网”来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说真的,我们的技术水平离那种AI还是差太多了,目前就把这种想法留给科幻作品好了。
有个经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给一个超级AI下达指令,比如尽可能多的制造盒子,他就会不断复制自己,统治全球乃至全宇宙,同时不断的制造盒子。说真的,难以想象有这种能力的AI会蠢到这样解读命令。。。
不是说这种超级AI不可能,只能说在可预见的未来还是不太现实。
说了这么多,这本书也是有一定缺点的。最大缺点,就是行文组织太散。内容上的话,前后也是有些重复的。
专注的真相 by 李笑来
李笑来,低配版孙割?我还记得当年在知乎上开什么live,经典收割不少人。只能说self-improvement真是门好生意,首先是挣钱多,其次是有面子,动不动就是什么人生导师,而且花花轿子人抬人,说出去多有面。别说,这种玩法还真能糊弄不少人。
大概就是说在这个doomscrolling的时代,如何保持专注。
其实也就老生常谈吧。里面的有些办法恐怕都很难做到。
美丽的数学 by [美] 爱德华·沙伊纳曼(Edward Scheinerman)
适合对数学有一定兴趣、基础但又不是特别了解的人读。
覆盖的范围还蛮广的,当然涉及的都是初等数学。
包括数论、代数、几何、概率等等。
对我比较有启发的地方,在于最后讨论选举规则的部分。没想到,数学已经证明真正完美的民主投票是不可能的。
番茄工作法:有效地使用每一点时间和脑力 by [意] 弗朗西斯科·西里洛
都懒得记了,就老生常谈嘛。
归根结底,还是得focus。你要说这个真有多么大的魔力,其实也不至于。
存在主义物理学 by [德]扎比内·霍森菲尔德
也是惊了,读到一半才发现作者是我经常看的一个youtuber。当然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理论物理学家。
这本书也是延续了她的视频风格,还是比较深的。而且采访了很多大牛,比如彭罗斯等等。
里面探讨的都是非常终极的问题,比如生命的意义,宇宙是不是一个大脑,时间的单向性,宇宙的起源等等。
我直接剧透了吧:目前科学对这些问题没有什么答案。。。甚至有可能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会有答案。
哈佛幸福课 by Daniel Gilbert
哈佛这个名字,在出版界属实是烂大街了。所以还是看它的原名吧,stumbling on happiness
这本书也是比较老了,零几年就出版了。但这并不是一本很泛的self-help类书籍,里面也没有针对如何找到幸福给出具体的建议(想了想,还是有一条,最后再说)。只是讲了关于人脑对幸福快乐体验的知识,这知识能干什么取决于读者。
作者最开始提出的,也是这本书最底层的一个原理那就是:人类对未来的想象的能力,是其他所有动物都没有。有人可能会说,那松鼠在冬天来临之前,疯狂地储存粮食,这也不是为未来着想吗?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动物的一种情景式反应,先不提松鼠这类动物本身有没有意识或者说知觉的东西,就算有,这也不能叫对未来的想象。而人类会想象未来的各种事,往大了说会想象殖民火星,往小了说会想象自己升职加薪,想象自己退休后儿孙满堂,或者负面的想象,世界末日,人类毁灭,失业等等。
而从进化的角度来讲,人的大脑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基本的保持呼吸、体温,调节激素等功能是先进化出来的,而大脑中对应的对未来想象的部分显然是最后才进化出来的,比较年轻,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所以大脑会用各种各样的花招(省略信息,编造信息等)来个我们一种控制感的幻觉,可以想象这是一种稳态。如果幻觉过弱,那恐怕每天连起床都费劲。作者也指出,对未来预测最准的人,基本都有抑郁症。如果这种控制感的幻觉过强,那么就是自大狂,妄想症。
最后的最后,仍然是要意识到,当下是我们仅有的,想象出来的过去未来再好或者是再差,终究是虚幻,也许很有用,但是还是虚幻。
那条具体的建议也是很简单的,那就是人们会后悔自己没做某件事甚过自己尝试了某件事。
博弈论的诡计 by 王春永 / 常博逸
一本讲博弈论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书。
遗憾的是,讲得不太好。多是一些小故事而引申来的,说实话价值不高。
七堂极简物理课 by [意] 卡洛·罗韦利
怎么说呢?我还想有多极简,没想到是真的非常非常极简。
可以说都是些很基础的知识。建议可以随便翻翻。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by 王小波
小波,经典黑色幽默,读来让人会心一笑。强烈推荐👌
而且不得不说,我真的很好奇如果他活到现在,会说些什么?
生活不是掷骰子:理性决策的贝叶斯思维 by 刘雪峰
心中有数的作者的最新力作,作者在书里说从15年就开始构思写作本书。而最终本书所呈现的内容也完全对得起它的宣称。
顾名思义,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贝叶斯推断的,而且更难得的是,这本书结合了很多我们实际生活中的经历与体验来讲解。当然论数学的严谨等等,这本书毕竟不是专门的教材,但是对于大部分对贝叶斯主义不了解或者说对贝叶斯主义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公式上的人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入门读物。
哦对,这本书对贝叶斯分析也只是停留在比较简单的离散部分,如果读者们对连续的贝叶斯推断感兴趣的话,可能还是要找其他书来读。
贝叶斯分析的思想可以说是相当朴实无华,我甚至比较能理解,第一个发现这个的人,也就是神父贝叶斯,其实在他生前并没有把这个结果发表出来。
行为认知疗法中的ABC理论,居然都能用贝叶斯分析来解释,而且解释得还挺有道理!ABC理论中,A为activating event,B为beliefs,C为consequences我们常常认为是A导致C,我们在生活中遇见了某事或者说回忆起、设想未来可能出现的某事,导致我们心情非常积极,,其实很容易看出来这样的思想其实就是A与C关于B条件独立。
信息、生命与物理学:关于“生命是什么?”的全新解答 by [英] 保罗·戴维斯
读完后最大感想:没想到珊瑚中都存在着癌症。
比较难读,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内容比较新,对探讨生命本质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试。不过显然目前人类还给不出来什么像样的答案。
甚至量子效应是否存在在大脑中,现在都缺乏一个很清晰的共识。
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行动 by [美]肯·布兰佳(Ken Blanchard) / [美]保罗·梅耶(Paul J. Meyer) / [美]迪克·卢赫(Dick Ruhe)
难以想象,这么一本书,一本可以用博客文章替换掉的书,居然要用三个作者。。。
知易行难是世界难题,可惜,这本书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什么贡献。
把日子过明白 by 龙飞律师
像是短视频精选合集。自己的简介说的是分享女性必须掌握的法律知识、婚恋观、沟通方法、自我保护方法。
非常基础,基本上属于扫盲读物。闲得没事的人可以翻一翻。
自律修炼手册 by [美]史蒂夫·帕弗利纳
General self help类书籍。洞见是没有的,承诺是夸张的,效果是骗人的。
别读。
成为可怕的自律人:把拖延症瞬间变得超级自律的自我提问法 by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 / 马克•莱特尔
同上。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by [美 ]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 [澳] 詹姆斯·奥沃斯 / [美] 凯伦·迪伦
同上。
又是三个作者,看来是组团来圈钱了。
非对称风险 by [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主要内容用一句俗话来说,那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也是我不相信主动型基金的缘故。因为基金经理的收益跟基金的表现并不是直接挂钩,基金净值就算是腰斩又怎么样?反正经理本人是挣得盆满钵满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是一个富人,去找什么顾问、助理。很显然,名义上他们是为了你的利益服务,但是仔细想想,人家挣的是佣金,很可能会让你做一些有害无益的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也是一样的,很多时候do nothing其实是最好的决策,但是如果你精心挑选的顾问给你说什么都不用做,你肯定会觉得他不称职。
不过这本书,不知道是翻译还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难读。
当然跟书本身的思路、行文很散也有关。
而且不难看出来,作者相当狂妄。把各个领域的各种人都怼了一遍,也是可以的。
从引人思考这块来讲,这本书是合格的,不过也就这样了。
心理学讲义 by 李松蔚
李松蔚应该是目前国内相当出名的“网红”心理学家。我对这种人写的书,一般都是要打一个问号的。毕竟又是上综艺,又是做节目,又是写公众号文章。很难想象这人具体的水平能有多高。
不过李的上一本著作,《5的改变》,我个人觉得还是可以的。而且面向广大心理学门外汉的书,想来也不需要作者有多么高的水平。
说下这本书的优点,那就是涵盖范围很广,可以说把心理学的方方面面都囊括进来了。
大体上,内容也没什么错漏之处。不过有些地方,比如关于汶川地震造成的创伤心理部分,我就不太赞同。
通篇看下来没什么引用,也是比较扣分的一项。
说实话,我还挺想看看作者对新冠疫情这几年对人们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的分析。可惜,不出意料的话,应该是看不到了。
现实不似你所见: 量子引力之旅 by [意] 卡洛·罗韦利
弦论在物理科普界属于是绝对顶流,其中各种眼花缭乱的概念可谓是噱头十足。
卡洛·罗韦利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展示了另一个世界,圈量子引力的世界。
展示了圈量子引力理论在统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成就,并根据这一理论揭示了世界的本质(至少是目前最科学的解释)。
时间并不存在,空间也无法分割。所谓时间,不过是一种错觉,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给我们的错觉。
How to Keep House While Drowning: A Gentle Approach to Cleaning and Organizing by KC Davis LPC
非常短,遣词造句也非常简单的一本书。里面的主题也是小的不起眼,那就是关于家务和个人卫生等小事。
作者的意见在很有道理的同时,也很平易近人:我们总会有非常难受,非常痛苦的时候,这时候就不要再给自己上强度了,不要把家务看作是道德上的一大义务,保护关心好自己。
人为什么会生病 by [美]本杰明·比克曼
乍一看标题,还以为是那种涵盖范围比较广,或者说立意比较高的健康科普书。没想到这本书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那就是胰岛素抵抗。
是的,一说起糖尿病,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血糖高,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饭后两小时血糖,总之跟血糖摆脱不了关系。但是很少人意识到,就算是血糖水平正常,也不一定就保证健康。因为很可能你的胰腺正在分泌大量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是,血糖是低了,但是这种胰岛素相当高的情况,很显然,也是对身体很不好的。
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分泌再多胰岛素,血糖水平也降不下来,这就是所谓的二型糖尿病了。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与他践行56年的时间统计法 by [俄] 达尼伊尔·格拉宁
略读。
大部分读者想读的重点根本没有,也就简单介绍了下柳比歇夫这人的生平事迹,把他吹嘘得天上地下,简直无所不能。
但是他具体怎么做的,怎么统计时间的呢?对不起,你找不到什么有效的信息。
考虑到他不是数字时代生人,也有点难以想象他究竟花了多少时间来统计?如果他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会不会更好?
我想我们还是要承认自己是凡人,时间总归是有限的,只要专注在自己觉得重要的事情上,其他事情上保证最基本的条件,足矣。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by 老杨的猫头鹰
略读。
意外的感觉还行。虽然仍然是没甚营养的心灵马杀鸡,但是至少不讨人嫌。
而且比起有些书,打着科学、心理学等幌子,扯一些类似的东西,还不如直接看这样的书,至少量大管饱。
把自己活明白 by 刘辉
略读。
不想点评,别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