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Jul reading
每本书都附带豆瓣或者goodreads链接,点击即可跳转。内容均为本人撰写,无AI成分。
虚构类
明明不是我! by [日] 浅仓秋成
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过这么让人无语的书了。
这个作者不会以为自己的叙述性诡计有多高明吧?
主题是经典的现代社会中,一个被冤枉的人与全社会对抗。前半部分还是可以一读的,至少还是有好莱坞爆米花的水准。后半部分,则是让人大跌眼镜。
最后的解答,更是让人相当无语。真凶行凶的逻辑,不能说是牵强了,作者压根就没想着编,反正你就说看到真凶身份震惊不震惊吧。🤦
同名同姓受害者协会 by [日] 下村敦史
一本有名有姓的人全是同一个名字的书。
可以想象,在这种设定下,不要说拆穿作者的叙述性诡计了,就是你想捋清谁是谁,都得费老半天了。
最后的逆转以及动机,确实挺意外的。其他我是没什么太大感觉。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 谷川俊太郎诗歌精选集 by [日] 谷川俊太郎
有多久没有读过诗歌了呢?感觉是有很久很久了。
不过搜索了下,作者谷川俊太郎已经于2024年11月去世了。
还有个意外发现:原来动画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的主题曲作词也是这位诗人负责的。
失去的过去与未来的犯罪 by [日] 小林泰三
探讨了记忆与人格的小说。
有些鸡肋吧。感觉梗都是比较老的,无聊翻翻还行。
安乐侦探 by [日] 小林泰三
又是一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小说。
顾名思义,讲了安乐侦探的他的助手几个小小的故事。最后所谓的逆转也是乏善可陈。
印象比较深的是消去法这一篇。
要来块水果塔吗? by [日] 小林泰三
短篇集。跟标题同名的压轴短篇,感觉很一般。
最好看的还是《脑髓工厂》这一篇。其他短篇,读了跟没读没啥区别,没什么好说的。
破烂回收店 by [日] 小林泰三
短篇集。说实话,略无聊。虽然涉及到很多噱头,什么克苏鲁,人格分裂,丧尸啊。
但是就是感觉无聊。
恋入膏肓 by 斜線堂有紀
哎,对这种轻小说就不应该抱有太大的期望。
噱头是十足的,剧情是能被轻松猜到的,人物是苍白至极的。
最糟糕的是,行文措辞实在是非常做作。遣词造句很不简洁,阅读体验并不好。
死无葬身之地 by [法] 让-保罗·萨特
这本书收录了萨特的两部戏剧,《隔离审讯》和《死无葬身之地》。两部戏剧都非常不错,可以说五星推荐。
那句出名的他人即地狱就是出自《隔离审讯》。不过其具体的含义还是得看原本的文本,三个人在地狱里,原以为会有各种酷刑折磨,没想到是他们三个人在没办法遮掩的情况下互相折磨。
里面旋转木马这个比方也是让人感触颇多。其实想来,这个故事都有点阿德勒心理学的味道了。因为阿德勒认为一切心理问题,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死无葬身之地》更是令人唏嘘。
具体剧情不剧透了,总之就是一波三折。最后结局更是让人感叹生活之荒谬。
哎,也许这一切确实没有意义,因为每个人最后都会死,但是意义终究是我们赋予的。
赶时间的人:一个外卖员的诗 by 王计兵
语言还是很朴素,很白的。而且有些诗篇还有些重复。不过万幸的是,还是有几篇佳作。
但是,这个时代终究不是诗的时代啊。
连续“杀人鬼”青蛙男 by 中山七里
中文版的推介语,似乎是反转反转再反转。
看完书后,发现这句话不能算是欺骗,但是,就这反转的质量略低啊,很容易猜到。
你要说社会派吧,我总感觉对案发后大众的情绪反应的描写,怎么充满了滑稽?而作为作品核心的,有关精神病人的权益问题,感觉作者又只是浅尝辄止,随便说两句片汤话,就把这事带过去了。
对真凶的处置,我也很不满意,不过这事不能再说细了,说细就剧透了。
雪上加霜的是,对两个警探的描写,也是让人无语。经典前辈加后辈的双人组。对前辈的描写,能读出粗俗无礼,没读出睿智细腻。对后辈的描写,能读出动不动上头,但是那种热血劲吧,根本找不到。归根结底,还是作者笔力有限啊。这种非常套路的人物塑造,都整不明白。
总之,是一本相当鸡肋的书。读之无味,弃了吧也不能说可惜,只有看到结束的这个动力让我撑到末尾。
方舟 by [日] 夕木春央
新概念的暴风雪山庄,好吧,其实也没有什么新概念,就是带点大逃杀要素。
剧情其实还蛮好猜的,最后的反转也是。逻辑bug不能说没有,但是可以洗,所以就剧情情节的起伏这块,还是不错的。
不过嘛,人物仍然是这类小说的通病。莫名其妙的感情,莫名其妙的对话。非常的平面肤浅。
走的终究是快餐的路线。
另外我真很讨厌给这类书附上什么大女主标签。
非虚构类
Freeing the natural voice by Kristin Linklater
Two key points:
-
Blocked emotions are the fundamental obstacle to a free voice.
-
Muddy thinking is the fundamental obstacle to clear articulation.
一本有关如何更好的发声、说话的书,面向的读者群体主要是在剧院里演戏剧的演员,但是其实大众都可以阅读。
作者的理念就很反直觉,至少,我从来没这么想过。作者认为最好的发声方式其实可以用一个词natural来形容,那到底怎样算是natural呢?这个很难用语言来形容,非要说就是刚出生的婴儿的苦恼,狮子的嚎叫等等。
而当我们长大之后,
当然最后,我想夸的是,这书的配图是真的魔性哈哈哈,就很逗又怪贴切的。
有钱花 by 李筱懿
这又是什么新赛道?专门瞄准女性的self help书籍?
哎,行吧。又是些陈词滥调。
内容不能说有错,但是我看不出来这对很多普通女性的意义在哪里。
拆商:解决你人生99%的难题 by 笛子
略读,同上。
书名两个字就知道书的大致内容了。
Overpromising
偶然:机会、混乱,以及为什么我们做的每件事都重要 by (美) 布赖恩·克拉斯
是的,每件事都很重要,但是这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你不知道重要在哪。
这本书可以说跟目前市面上的鸡汤、励志书唱反调。
不论这些书的内容是什么,它们的重点都是在你可以做什么。而从来没想过,别人(不是指你的亲戚朋友,而是特指你想都没想过的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你。
比如说你的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经是奇迹了。你的父母在你未出生之前的生活轨迹,发生一点点改变,你可能都不存在。
再仔细想想这个事实。我不是说什么擦肩而过导致你父母不认识,而是稍微偏离历史轨迹一点,很可能就是不同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在一起,这样你将不复存在。
这本书列举了很多类似这样的事实,并认为我们很可能永远都无法破解这其中的秘密。
我认为作者说的很有道理。当然这一切并不是叫你躺在床上,啥也不做,而是好好珍惜生命、时间以及爱的人,同时对这世界保持敬畏。
物理学家的智性冒险 by [意]卡洛·罗韦利
这本书是把罗韦利十多年间在各个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汇总在一起了。
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宇宙学的知识,如黑洞。第二部分中,则主要介绍了历史上一些著名或者不著名的物理学家、哲学家。第三部分,洛韦利以一个物理学家的身份,展开了对人文、社会、宗教等问题的思考。
不得不说,肯定与洛韦利之前的著作内容有重叠之处,但是仍然不失为一本科普好书。
可以一读。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如何让孩子好奇、想学习、走进美丽的数学世界 by (美)保罗·洛克哈特(Paul Lockhart)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作者指出的数学教育的问题,我完全同意。哪怕作者主要描述的是美国的数学基础教育情形。我认为中国的现状也大差不差了。
在劝退学习这块,教育做得是非常完美。
我认识这么多人,坚持读书的都没几个,平时偶尔学数学的,那更是没有。
看见 by 柴静
这本书因为某些原因,最近在国内全面下架了,连豆瓣页面都没了,所以我赶紧翻出来读读。
书的内容我也不多点评了,中规中矩吧。
要是真有什么劲爆的,也不至于这么晚才下架。而且下架的原因,虽然没有公开,但是肯定与书本身关系不大,而是与作者关系比较大。
我感觉她说的也是一些基本常识,只要是有记忆的老网民,对书里记载的事件应该都有印象。。不过很明显,这个时代,已经不容许这种常识或者说共同记忆的存在了。
还是那四个字,新闻已死。倒不如说,新闻真的活过吗?只要对过去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明白吧?
这种书,终归是隔靴搔痒。不是说风凉话,只是确实带点小骂大帮忙的意思。
至于为什么现在好像连小骂都不太常见,那恐怕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慢思考,快决策 by 申先军
普普通通self help类书籍,不多谈。不建议阅读。
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 by [美] 凯文·凯利(著) / 吴晨(编)
这种预测未来的书,除了骗稿费,我实在是想不出来有什么出版的必要。
而且我搜了下,感觉是特供中国作品啊。甚至可能是挂名作…
精准理解力 by 山口拓朗
典型日式self help书籍。指读完跟没读没有任何区别。
别想太多啦 by [日]名取芳彦
同上。甚至不如上本。
思考上瘾 by [日] 斋藤孝
同上。甚至还不如上本。
怎样决定大事 by 劳伦斯·艾利森 / 尼尔·肖特兰
我是进入鬼打墙了吗?怎么感觉这些书都大同小异,其同质化程度甚至超过被广泛诟病的网络小说。
总结一下正经的。那就是没有做出行动的决定不叫决定。这也就引出了下面这一条。
很多时候,不行动的危害更大。
其他就没什么新东西了。
不完美决策: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by [美] 马克斯·巴泽曼
不想多说。不推荐阅读。
框架的胜利 by 陈晶
呃,不想说了。别看。
这个大环境,还叫人创业。只提好处,不提风险是吧。
向好而生:积极心理学的10大发现 by [英] 夏洛特·斯泰尔
不得不说,副标题中积极心理学这五个字骗到我了。兴致冲冲的开始阅读,失望而归。
我也很好奇,它居然在内容干巴巴的同时做到了让人读不下去。
高情商聊天术 by 张超
意外地还行?
不过人和人之间的交际还是多一点真诚吧。这些只是停留在术的层面上。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by 成庆
目前豆瓣评分居然高达9.0
不过我感觉这本书是不配这个分的。可能是喜欢佛学的人都比较宽容吧😀
倒不是我对佛学有什么意见。主要是作为入门读物,实在是不太合格啊。有点自嗨的感觉,还是说你作为入门读物,也对读者有一定要求呢?
安心之道:佛学通识十讲 by 成庆
没想到,上本还有续集呢。
从四十讲变成了十讲,不错不错。但是作者真的很懒,很多地方跟上一本书基本一样。
所以并没有什么实质改变。不推荐。
贪婪的多巴胺 by (美) 丹尼尔·利伯曼 / (美) 迈克尔·E.朗
这本,怎么讲,没想到相比人类生理知识,它更多的说的是社会。
而且很普通。并没有看到什么独到的见解。
看不见的女性 by 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
一句话总结: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简直是掌握数据的西蒙娜·德·波伏瓦。
如果还嫌长,那就是四个字:触目惊心。
作者基本没有附加任何价值判断,只是单纯的罗列数据,就足以让读者如坐针毡了。就像《看见》里说的那样,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
而我也不得不同意作者的看法。现在都不是讨论女性的枷锁有多重,而是遇见了问题,根本没有人在乎,没有人看见。
比如说一指代某个人,就是不加任何描述,我们下意识地认为是男性。如果再加上什么科学家、工程师等描述,那更是坐实了男性的身份。
而如果有什么形容词,比如沉稳、勇敢这种积极的,或是有野心这种偏向消极的,也是默认与女性无关。
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也蛮值得大家思考的。
当然作者还是缺乏见识了。让她见识下one child policy估计就懵了。
这本书的缺点也是有的,就是数据确实详尽,但是书陈述的结构恐怕不是最好的。
低成本生活: 如何让你的人生省钱又省力 by 何圣君
well, 我是想着翻翻有没有什么比较实用的建议。
当然,是找不到什么新鲜的。
但是里面有提到在偏远地区租房,我只能说,价格便宜必然有它便宜的道理。你不想付出金钱的代价,那恐怕就得付出其他代价。
另外一些小建议,也是些经典老话。
节流,可能真的很难。就算一个人记账了,可能他/她回头翻账本,会觉得每笔开支都很重要,不可避免。
完美体态 by 周倩
基本上是为女士写的。而且说实话,都是比较浅的知识。
不过倒也没发现什么基础错误。哎,勉强凑合看吧。
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by 陈海贤
豆瓣评分很高,快9分了。书本身还行,但是应该也不至于九分吧。
后来我稍微调查了下,原来是某个叫得到的APP上面的音频节目转过来的。
这等于是自带粉丝群体,分自然低不了。
具体内容嘛,见仁见智咯。好奇的可以试试,也许真的会就此改变你的人生。
假如人生荒废了一段 by 张佳玮
又是微信公众号文章合集。
不过质量还是可以的,至少说教味没那么浓,读来还是有些趣味。
爱是勇敢者的游戏 by 【日】 岸见一郎
没错,本书作者就是那本非常畅销的《被讨厌的勇气》的作者之一。
不过这本书比起被讨厌的勇气,那是远远不如了。
持续行动 by Scalers
这本书似乎还是再版啊。
信息密度不高。属于是读了半天,也没明白作者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反正就一通说教。
起床后的黄金一小时 by 池田千惠
一本看了书名就够了的书。
我完全同意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尽量在早上或者说最有精力的时候做。
但是这本书就很难评,给人一种A4雕花的感觉。
难看,别看。
阳谋破局 by 无云斋主
同上。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by [美] 阿图·葛文德(Atul Gawande)
emm终于看了本不是self help的书。这本书是讲临终护理的,主要推崇姑息治疗。
内容也并不艰深,大都以作者亲身经历的案例乃至作者本人的至亲为故事缓缓展开。
想想也知道,指望从这本书里直接得到临终护理的答案,是想太多。
主要是为大家如何有尊严地走完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旅程,开启新角度。
建议阅读。